网站首页
系部动态
德育工作
教学工作
教育科研
专业建设
社团活动
校企合作
搜索
专业建设
电气工程系关于“创新引擎,助推学校高质量量发展”交流研讨材料
首页 > 专业建设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

  电气工程系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落实《宿豫中等专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创建江苏省领航学校的战略目标,机电工程系在充分调研并全面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系部发展经验教训的系统考量,系部发展顶层设计——系部发展总体规划的实践思考势在必行。

  一、系部近年来取得成绩:

  1.2018年,机电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被市教育局遴选为“宿迁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宿教职发〔2018〕11号);

  2.2018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被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选编进《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成效》一书,进行全省推介;

  3.2018年12月,精密数控及智能自动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获批(苏财教〔2017〕217号)(宿财教〔2018〕37号),获得首批100万元的技工院校联合实训中心补助经费,后续的200万元补助资金将由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基地建设考核后下发;

  4.2017年5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苏教办职〔2017〕3号),获得60万元的奖补资金;

  5.2017年6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被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认定为“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 (苏教职〔2017〕10号),获得400万元的奖补资金;

  6.2016年,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市教育局列为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宿财教〔2016〕249号),获得100万元奖补资金;

  7.2015年,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授予“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荣誉称号(苏教职〔2015〕31号),获得300万元奖补资金;

  8.校校、校企深度融合,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学习可考取AHK、CCIE等行业顶级认证;与长电科技、可成科技、舍弗勒和福伊特(德国)培训中心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定向、订单班;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实行“3+3”中高职衔接现代教育体系。

  二、系部发展总体思路:

  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思路,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信息资源及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六项工程”建设为重点,到2021年底,通过调整、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以制造业类专业组群为核心、以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为支撑的总体专业布局;形成面向市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率先发展的综合优势;继续实施学院制造业类专业的第一品牌战略,强力打造“宿迁中德”教育品牌,把机电工程系建设成为宿迁领先、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型二级学院。

  三、系部发展阶段目标及举措:

  未来3年内,机电工程系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专业拓展和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和“生产型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全面促进优良教风、学风、考风的形成,努力提高机电工程系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一、教学管理工作——系部发展的基础工程

  (一)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狠抓常规教学

  1.实行“三查一反馈”教学监督模式,查教案和计划抓好教师备课,常态化巡查结合随堂听课抓实课堂教学,抽查作业和学习笔记抓细课后复习,以教学“周报表”反馈教学详情,初步实现全过程监督教学。

  2.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系部领导带头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次,教学主任听课不少于18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不少于12次,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每学期召开教学意见征求会两次,召开教学工作座谈会一次,通过意见征求,及时发现和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各专业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总结学分制试行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讨、修订或完善。针对生源情况,组织各专业组定并修订各专业现代学徒制下学分制“2+2+1”、“2+3”、“3+2”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专业拓展和升级改造,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系部提出了专业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的专业建设新理念,即:专业建设不仅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而且主动参与和引导市场需求。形成了成熟的“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方案。建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精品课建设水平在全市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

  1.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智能制造专业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完成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设定和相关教学条件的配备等工作。

  2.采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模式,锤炼师生专业技能。强化技能训练,一天一训一考核,力争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实现两个一等奖。。

  3.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织师生学习现代学徒制试行方案,组织编写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试举行“拜师”议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和现代学徒制思想教育。

  4.积极推行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年”活动,依托校园数字教学资源平台,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设计制作竞赛及推广应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向教学研究要效益

  1. 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教研室要成为二级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实训条件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等工作的基础阵地。

  2. 单周周二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日,教研活动应以问题为导向,要求有主题、有过程、有结论。每学期开展2~3次专题教研活动,研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问题。

  3. 专业教研组每学期必须承担专业技能竞赛一次,完成所属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一份,完成各专业诊断及专业改革报告一份。

  (四)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以实习促进就业

  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可成科技、长电科技、舍弗勒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基础较好的单位和企业协商签订“订单班”;积极联系并拓展顶岗实习单位,努力做好各专业的招生和顶岗实习工作。

  2. 邀请企业人士,第学期开展2-3次以“励志成才”为主题的讲座,开展择业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励志的择业就业观,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

  3.建立优秀毕业生信息库,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院与在校生座谈,帮助学生理智选择实习岗位。

  4.邀请合作企业来学院选聘实习生和毕业生,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搭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毕业生职业竞争能力。面对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不利局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稳固原有就业体系,新开发三家效益好、千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或上市公司,保证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下滑。

  (五)把握招生新趋势、新常态,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1.深入调研市场动态、把握专业发展脉络、描绘专业发展蓝图,精心制作招生宣传材料,利用学生回家期间携带材料进行2020年招生宣传。

  2.在综合评价招生计划逐步加大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招生宣传的全员化和常态化,做到全员参与、落实到位、措施得力,力争在生源减少、竞争激烈的局势下全面完成招生任务。

  3.利用新媒体做好招生宣传,做好新媒体材料的及时制作、上传、传播。

  二、科研管理工作——系部发展的品味工程

  (一)制订机电工程系教科研奖励办法,以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创造良好的教科研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教科研水平。

  (二)加强校校、校企、校地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聘请企业专家和科研专家开办讲座,解决青年教师立项难的问题。

  (三)建立“导向性”立项机制,以中国2025制造、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要求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尤其是以解决企业生产和加工中急需解决的细小问题为主,寻找立项议题。

  (四)要求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每年在省部级刊物发表上学术论文1-2篇;以机电专业组为单位每年申报立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积极组织并编写特色实训指导书2部。

  三、师资队伍建设——系部发展的质量工程

  (一)树立“强教先强师”的理念,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助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比敬业、比奉献、比自律、比质量”活动,全力营造部门团结、上进、和谐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教师勤教、乐教、善教,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坚持“内培外引”的师资培养方式,在积极争取引进供用电等专业教师的同时,主要采取“一专多能”转型培养和聘用的办法。启动“一对一”帮扶计划,加强对聘任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养。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聘用企业技术专家,承担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训任务。

  (三)制定《机电工程系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施办法》,按办法要求每位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有目的、有措施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其教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以寒假下企业锻炼的9位教师交流汇报为抓手,引导青年教师实操能力的提高,暑假积极争取教师专业培训计划,通过“以老带新”、“专业教师技能竞赛”、“慕课微课”学习制作等多种形式,锻炼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动手能力、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系部发展的亮点工程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始终本着“完善现有、提升质量、保持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将现代工业技术中通用的、先进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仪器有机组合后引入实验实训场所;校内实训室建设完全按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配置,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讲”与“练”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实训场所的建设与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方法相结合,建设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工作法”、“技术技能一体化”教学培训需求的实训室和实训车间;始终坚持强化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的教学,教师进行真实现场故障设置,学生通过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排查的训练,掌握工业现场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强化实际生产设备仪器的使用,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学院借鉴德国工业培训中心的作法,将现有实训车间建成具有先进职教特色和理念的“教学工厂”,将“排式”教学组织形式逐步改造成“圆桌式”、“六角式”组织形式,有利于国际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争取在8月份完成中德双元制“AHK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论证,9月之前完成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 10月份完成实训基地的供货、安装、培训、验收工作,力争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二)调研、论证、完善智能制造技术和工业机器人两个专业方向所需实训室及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力求达到时亮点突出,特色分明。

  (三)合理设置实训课,增加课余时间实训室和实训中心的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进一步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四)尝试让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进学院、进课堂,将校园文化和企业相结合,加强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系部发展的灵魂工程

  (一)统筹安排,防患于未然

  1.以落实安全责任为重点,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坚持安全稳定重于一切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和维护校园稳定作为学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天值班人员对学生宿舍的检查以文明就寝,杜绝吸烟,不使用明火、大功率用电器、管制刀具等为主要项目,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及时做好预防防范工作。

  2.做好双休、节假日值班工作。值班人员要到岗到位,强化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以学生家长的角色,以危机就在身边的防范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班会、讨论、黑板报、放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专题片、法制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消防、用电、出行、住宿、饮食安全方面的教育,做到安全教育时刻不断线,切实推进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

  4.加强与学生家长联动,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做到学生安全稳定。

  (二)开展德育、纪律双轨并行的学生日常管理教育

  1.大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高度重视学生道德教育,在班会、课堂、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力倡导中华传统美德,使“礼义仁智信”成为同学们的行为准则。着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邀请企业人士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立德修身。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以演讲、辩论、讨论、征文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同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举办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强化学生感恩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

  2.切实推进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通过班会、黑板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时刻不断线;举办消防安全教育讲座;放映消防安全知识专题片;举办系列法制讲座;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2019级新生校纪校规专题教育;耐心做好违纪学生的教育、引导和转化工作。

  3.切实做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喝酒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4.扎实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加强对宿舍人员、物品出入的管理,加强学生晚归的管理,加大宿舍内的巡逻力度。强化学生宿舍防火、防盗管理,维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对学生校外私自租房的排查和处理力度,对校外私自租房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深入推进学生宿舍6S管理,加大考核督促力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5.做好主题班会管理。进一步创新主题班会建设理念,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进一步创新主题班会内容,使班会内容既符合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德育要求,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还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主题班会形式,继续探索多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班会实效的班会组织形式和班会活动形式;进一步打破将班会地点固定在教室内的束缚,推动班会走出教室。

  六、加强国际交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系部发展的特色工程

      1.利用宿迁技师学院(宿豫中专)已有办学经验和资源,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借鉴太仓对德合作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精髓,开展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以及工业商务师等专业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按德国标准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重点工作:

     (1)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任教师,了解现代企业管理、掌握企业先进制造技术、掌握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要求,熟悉双元制职业教育操作流程和教学方法。

     (2)建设德国企业式培训中心,按德国企业生产现场标准完善培训管理,秉持德国企业生产质量要求组织培训,引入电气、机械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开发现场培训环境、内容。

  (3)形成政行校企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机制,政府加强主导,校企合作制订教育标准、共同实施职业资格鉴定,创新专业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区域良好的产教融合生态化发展理念。

       挂牌:中德(宿迁)企业联合培训中心;德国职业工种资格鉴定中心。

      2.在宿迁技师学院统筹下,成立中德工程学院,组建中德跨企业跨学校联合培训中心,以服务高新区产业转型发展崭新趋势为目标,与德国职业院校、应用本科学校合作,引入德国相关技术领域人才培养,进行人才培养结构性调整,构建应用技术、技术技能全人才链培养体系。初步构想以培养企业管理链、制造生产链和物流服务链等技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满足先进制造产业全岗位人才需求。

  重点工作:

  (1)研究宿迁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制订中德工程学院办学体制机制,形成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多轮驱动、联合办学先进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中德跨企业跨学校联合培训中心,以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全人才链为标准,借鉴德国先进的双元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模式,建设培训中心和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按市场化模式管理运行,成为产教融合持续发展的工程载体。

  (3)成立宿迁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研究院,吸引中德职业教育机构、技术领域、教育领域的专家参与建设,积聚成果、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为地方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挂牌:中德工程学院、中德跨企业跨学校联合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研究所。成为江苏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七、创新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模式——系部发展的出口工程

  积极联系高新区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市场专业设置需求,在高新区积极与国际规则接轨,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引进有实力的国企、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释放合作开发优势,进一步改进招商机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德国企业落户宿豫。宿迁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聚焦产业发展定位,按照产业链、价值链配套要求,进行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依托德国商会、协会以及国际知名中介机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率,积极参与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与友好交流活动,推进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园区影响力和凝聚力。